党的二十大报道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今年以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各项要求,强化统筹,精准发力,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电力基础,持续提升农牧区供电服务水平,多措并举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乡是青海省枸杞主产地之一。枸杞烘干是枸杞生产销售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枸杞煤炉烘干不仅效率低,而且烘干质量很难把控。“用煤炉烘干枸杞,温度无法精确控制,温度过高果皮就会发黑,温度低了果实容易发霉。每天烧煤110公斤才能烘干枸杞60至70公斤,不仅效率低,还需要人工不停倒换,费时费力。” 诺木洪乡枸杞种植户郑显民说。
今年,国网青海电力持续加强农配网建设,优先安排农网工程投资,夯实乡村振兴电力基础,全力保障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用电需求。为保障枸杞产业发展,海西供电公司通过实施电网改造升级,为诺木洪乡提供了10千伏“双回路”供电,变电容量增容至5500千伏安,满足了用电需求。随着电力供应更加充足稳定,电动烘干机得到了普遍使用。
入秋后,诺木洪乡枸杞加工进入旺季,都兰县供电公司积极组织供电员工对当地配网设备做全面“体检”,并在生产高峰期间进行负荷跟踪,实现从业扩报装到生产加工的“一站式”供电服务,保障枸杞生产销售全产业链用电无忧。“电烘干的枸杞,干燥均匀,味美色鲜,质量还好,可以卖上好价格,收入比以前多了。”郑显民喜笑颜开地说。
今年以来,为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国网青海电力实施10项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提升青海省南部地区电网供电能力。该公司实施320项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新建及改造供电线千米,增加配电变压器容量17.28万千伏安,进一步补强重点帮扶县、偏远地区农村电网,惠及4.47万户农牧民。
为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国网青海电力结合地域特点和资源禀赋,聚焦农牧业生产、乡村产业和农村里的生活,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对接,确定了年度16项乡村电气化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乡村电气化惠农富农示范工程。
“冬季用电一定要注意安全,这些露出来的线头需要绝缘包裹处理,以免发生触电事故。”12月15日,海北供电公司员工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央隆乡托勒村为央隆乡“牧光互补”项目进行冬季安全用电检查时说。
央隆乡“牧光互补”项目是祁连县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该项目是在当地藏羊养殖基地羊棚顶和羊群活动场架设总装机容量为431.65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来进行发电。央隆乡“牧光互补”项目在所发电量满足自用的同时,将多余的电能送入大电网。祁连县供电公司每月按项目上网电量为托勒村进行结算。
为保障央隆乡“牧光互补”项目顺利建成投运,自今年5月项目开工建设至10月31日建成期间,海北供电公司主动服务,积极努力配合,为项目建设、验收、上网等提供“保姆式”服务,同时也为后期光伏电站余电安全上网筑牢基础。托勒村驻村杨玉和说:“‘牧光互补’项目预计每年为托勒村183户牧民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能够说是日日有收益、月月能领钱的‘金屋顶’致富模式。”
12月14日,在海拔3500米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县蒙旗大草原,黄化供电公司员工走进河南县青清海农牧科技商贸有限公司开展安全用电检查,全力做好迎峰度冬期间电力安全有序供应。
河南县青清海农牧科技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主体业务是当地牦牛肉精深加工及销售,形成了产—供—加—销紧密衔接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由于产业链高度电气化,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为此,黄化供电公司积极服务企业用电,开辟办电绿色通道,安排专人紧盯专用变压器安装竣工验收等所有的环节。在充足的电力保障和优质的供电服务支撑下,目前河南县青清海农牧科技商贸有限公司已建成投运4条食品加工生产线,对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群众就业具备极其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