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跟着习主席学国学”节目,咱们我们一起来学习“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这句古语。
2021年11月22日,习主席在我国-东盟树立对线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古人说: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让咱们把公民对夸姣生活的神往放在心头,把维护和平、促进开展的年代任务扛在肩上,携手前行,接续斗争,构建更为严密的我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创愈加昌盛夸姣的区域和国际!”
“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义”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价值概念。何谓“义”?《淮南子缪称训》中有一个很好的说法:“义者比于人心,而合于众适者也。”《释名释言语》解说说:“义,宜也。”所谓“义”,便是适合、合理、合理、善、好之意。“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的意思是说,从适合、合理的方面考虑揆度工作就一定有所得,依托、凭仗大众干事就一定能成功。
从《晏子春秋》的记载来看,晏婴对“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的解说是:“谋于上,不违天,谋于下,不违民,以此谋者必得矣;事大则利厚,事小则利薄,称事之巨细,权力之轻重,国有义劳,民有如利,以此发难者必成矣。夫逃人而谟,虽成不安;傲民发难,虽成不荣。故臣闻义谋之法以民事之本也。”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前770前476)齐国名相晏婴言行的一部史书,是刘向所校先秦古书之一。银雀山汉墓亦曾出土竹简本《晏子春秋》,其成书时刻较早,是研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前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一部重要文献。可以精确的看出,重民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现已遍及老练,在今日仍然具有活跃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