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临终之时突然说出“”二字成最后遗言_emc全站官网_易倍emc全站
emc全站官网 emc全站官网

1992年临终之时突然说出“”二字成最后遗言

来源:emc全站官网    发布时间:2025-07-17 19:47:27

  1992年10日晚,在北京医院的一个病房内,一个人慢慢地低下头,对着躺在病床上的

  的眼中闪出了久违的光芒,艰难地看向门口。此时的病房门口,站着的正是国务院总理,和自己的夫人朱琳。

  看到二人,微弱而沙哑地说出了两个字:“……”。谁也没想到,这是临终前,说出的最后两个字。

  是周恩来总理的夫人,两人携手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始终在共同的信仰指引下互帮互助。他们的爱情生活,有着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也是一段真正的传奇。

  出生于广西南宁,父亲邓廷忠是晚清的官吏,曾任南宁镇台。的母亲杨振德,对于中医很有研究。

  在8岁时,父亲因遭到陷害,被流放新疆客死异乡。杨振德只能竭尽全力,独自抚养女儿。母女二人先后颠沛辗转于广州、上海等地,最后在天津落脚。

  杨振德的谋生手段,不过是行医与当家庭教师,收入不多,日子过得很清贫。但是,他却没有放松过女儿的教育问题。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耳濡目染,性格与母亲越来越像,同样是坚韧不拔。

  在“五四运动”中,积极地参加,并且在自己学校的话剧团中反串男性角色。

  在此期间,她与出身自南开中学、并且反串女性角色的周恩来相遇,彼此在对方的心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在这张明信片上,周恩来深情地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这句非常别致的告白,确认了两人间的关系。

  对于自己和丈夫的关系,曾经给予这样的评价:首先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其次才是一个屋檐下的伴侣。

  所以,两个人虽然倾心相爱,但是每次谈论的话题,却总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义,少有小儿女的谈情说爱。在周恩来投身于革命斗争工作的时候,则是开始领导中国的妇女运动。

  她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对妇女工作的关心和责任,一直承担到生命的终止。”为了中国的妇女解放,她几乎耗尽了自己所有的心血。

  她曾参与过中央妇女部的工作,领导各界妇女投身国民革命;抗日战争期间,她以一个员的身份,担任过参政会的参政员,为团结一切力量坚持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周恩来总理和,都十分喜欢小孩,也曾经想过能有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却没有自己的后代。

  结婚初期,很快便首次怀孕,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偷偷将孩子打掉了;后来,她再次怀孕,也产下了孩子,但是这个小生命仅仅存活了三天,就不幸夭折了。

  更不幸的是,还没有来得及坐月子,就赶上了国共合作破裂。不得不拖着刚刚生产不久的身体,辗转各地逃难。

  既然以后无法有自己的儿女了,和周总理就将自己的爱给了那些烈士的子女。他们收养、照护了很多烈士子女,对他们视如己出。

  李硕勋是我党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曾经参加了北伐战争,也在苏北地区领导过农民起义。

  1931年8月,他在海口被捕,不久之后便献出了生命。他的妻子赵君陶,带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儿子,辗转去了延安。

  而,对他尤其照顾。虽然他们并未办理收养手续,但是对于,并不比他的亲生母亲赵君陶来的差,甚至更加慈祥。

  而也没有辜负领导人们的殷切期望,在自然科学和文史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后来,他留学苏联学习水力发电技术,回国后在多个发电厂任职。

  时间很快来到了1976年1月8日。这一天,为革命和人民操劳一生的周总理,因病与世长辞。

  消息传出后,举国悲痛,每个中国人都自发地为周总理哀悼。而作为总理夫人的,也在这时病倒了。

  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也是在超负荷工作。她的身体本来就不好,而周总里的去世,又给了她重重一击。

  但是,的性格坚强,知道还有大量的工作等着自己去做。于是她咬紧牙关,最终挺了过来。

  从1976年到1980年,新中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国家的样貌逐渐焕然一新。而,则始终拖着沉重的身体,奋斗在国家的第一线。

  到了1982年,已经78岁的,又出现了巴金森氏病的症状。虽然她的病情被控制住了,但是岁月的车轮显然已经没办法阻挡。

  1983年,无可阻挡的衰老,开始在的身上显现。当时,她正在担任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她的腿脚慢慢的开始蹒跚起来,走路时一个不注意就会摔倒。她的秘书赵炜,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走到哪里她都会小心翼翼地搀扶着,生怕出事。

  在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的庆祝大会前夕,来到了人民大会堂的北京厅就座。此时,已经和她很久没见面的普椿正好前来。一时激动,便上前拥抱了对方。

  一位摄影记者走了过来,准备把这个镜头留下。按照规矩,赵炜向旁边让开了两步,以免影响拍照效果。可谁知她刚一走开,就一个踉跄,摔倒在了地上。

  赵炜吓坏了,立刻扔掉了手里的东西,把扶了起来。此时,医生和护士都赶过来,为做检查。而在场的,也关心地询问有没有事。

  看着这么多人关心自己,感觉有些过意不去,赶紧说自己没事,不可能影响到讲话,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过,赵炜可不敢再离开了。甚至就连讲话时,她都站在其身后,以便可以每时每刻去搀扶。

  事后,赵炜对说:“您要真摔个好歹,我也不活了。”则是回报以和煦的微笑,表示情况没那么严重。

  1988年3月,在84岁高龄下离休了。一下子闲了下来,她的身体就更显得虚弱了。就在这一年,她因为感冒和肺炎先后住了五次医院,情况一次比一次严重。

  到了1991年,住院的频次更高了,往往上个星期刚从医院出来,这个星期又会因为同样的原因住院。

  这一年的7月份,再次因为高烧住进医院。而且,不管医生用了什么办法,她始终没有退烧。赵炜已经感觉到不好,询问大夫,是不是会熬不过去。医生说道:

  赵炜听了这句话,感觉心头一凉。回去之后,她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做好面对最坏结局的准备。

  五天之后,接受了手术,健康情况有所恢复。但是在8月17日,她又出现了肾衰竭的情况,陷入了昏迷。好在经过抢救,她又恢复了过来。

  此后,的病情逐渐稳定了下来,可以见一些人了。于是,就在自己的病房里,她见到了许多前来探望的领导人,还有西哈努克亲王和他的夫人——莫尼克公主。

  此外,她还惦记着孩子们,想起几天之后,就是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的八十周年校庆了。虽然她清楚自己去不了,但仍然给师生们写了一封贺信。

  1992年1月23日,在医院里,度过了自己88岁的生日。那一天,病房非常热闹,来了很多人,就连国务院副总理也到场了,现场也被布置得喜气洋洋。

  当赵炜用轮椅推着走进来的时候,说道:“你们就爱搞这个,我最不爱过生日了。”

  赵炜则有些顽皮地说道:“您不过也得过,这是我们大家的心意。您今年88岁了……您身体会好起来的。”

  这一天,在大家的祝福声中度过,显得很愉快。但是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她的最后一个生日。

  时间进入春季之后,的情况一度较为稳定。但是在6月下旬,随着天气日渐炎热,的身体情况也慢慢变得不稳定。

  她的心率很快,胸口也时常感觉到憋闷,全身的很多器官都出现了衰竭的征兆。医生尽了全力为她救治,但是收效甚微。

  7月9日中午,可能是感觉到,自己即将停止呼吸,拜托护士,将赵炜叫了过来。

  当赵炜过来后,突然拉住她的手说道:“赵炜,我同你见最后一面。”这句话,让赵炜险些当场落泪。

  赵炜以为,这是的一句玩笑话。但是没想到,这一面,还真是她们二人的最后一次正式见面。

  第二天早上,的脉搏开始加快,但呼吸却缓慢了下来,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征兆。

  医生查看情况后,认为病情已经十分危急了,要赶紧报告党中央。 赵炜和警卫秘书高振普、保健医生季建华一起,开始怀着沉痛的心情,为安排后事。

  7月10日晚8点,国务院前总理和夫人朱琳来到病房,探望如同自己亲生母亲一样的。

  此时,已经处于半昏半醒状态,对外界的所有的事情已无了反应。赵炜俯下身,趴在的耳边,向她报告夫妇的到来。

  而则是声音微弱地吐出两个字:“……”。说完,她就再度陷入了昏迷。而这两个字,也成了留给这样一个世界的最后声音。

  当天夜里,赵炜等几人没有丝毫睡意,经常来的病床前看情况。在11日的凌晨5点多,赵炜猛地发现,已经很久没有一点反应了。

  她意识到不对,赶紧趴在床前呼唤,但是却始终没有回答。她赶紧叫来医生,但是一切已经没办法挽回。的血压和脉搏都越来越弱,直到最后彻底消失。

  1992年7月11日6时55分,十分平静地离开了这样一个世界。她走得很安详,似乎感觉到了身边人的爱,也欣慰于自己的事业有人传承。

  在之后的访谈中,赵炜表示,对生死的态度是超然的。她经常说,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是平常而必然的,谁也避免不了。

  所以,她反对在自己身后大办丧事,认为这样做只是劳民伤财。她还对赵炜说,千万别让太多人来吊唁,丧事要一切从简。

  但是,在遗体告别的那天,赶来吊唁的人还是多得超乎想象。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礼堂中,人头攒动。

  人们挤在一起,甚至连鞠躬这个简单的动作都没办法完成。赵炜感叹,人民对的感情,真的是太深了。

  他们以共同的信仰为基础,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不断前进,却又始终如一,不离不弃。这样的感情,比痴男怨女的海誓山盟更加让人感动。

  新中国的人民,会永远怀念周总理和,感谢他们为革命和人民所作出的一切。

  人民网 纪念逝世21年 临终前最后说的两个字是啥?2013年07月11日